【夏枯草昆布散消膏】护养“双腺”小能手、疏通小疙瘩、告别烦恼!其中夏枯草、牡蛎、昆布等软坚散结、清肝泻火、散结消肿、消痰软坚,起主要作用;同时,桃仁、山楂、佛手、当归、玫瑰、薄荷等疏肝解郁活血,有助于气血运行,辅助软坚散结;桔梗、茯苓、薏苡仁、陈皮、鸡内金、莱菔子等理气祛湿、健脾宣肺,改善痰湿凝聚环境,间接助力。整体配方多功效协同,对软坚散结的调理,很有专业度!懂行的一看配方就明白。
天天揉太冲、喝玫瑰花茶、吃逍遥丸,疏肝一百遍,可脾气还是点火就着,胸口像压了块大石头,晚上躺下心慌慌,总觉得“没劲儿”?别怀疑人生,您可能从一开始就“治错了方向”!中医里有句大实话:“肝郁的根,有时不在肝,而在心阳虚了!”
这就像一辆车,油门(肝)踩得再猛,如果发动机(心阳)点不着火,车照样瘫在原地。
《黄帝内经》讲:“心者,君主之官,神明出焉。”心阳是全身阳气的“总指挥”,它一虚弱,心神就失养,人就容易焦虑、心悸、胸闷、乏力,总觉得“提不起劲儿”。
这时候,您越疏肝,越是在“耗气”,等于逼着一台快没油的发动机超负荷运转,结果只能是更累、更堵、更心慌。
所以,一百次疏肝无效,不如静下心来,补一次心阳!这才是“拨云见日”的关键。张仲景在《伤寒论》里早有妙方:桂枝甘草汤,简单粗暴:桂枝9g,炙甘草6g。桂枝温通心阳,像给心火添把柴;炙甘草补中益气,还能“调和百药”,防止桂枝太燥。
两味药,直奔主题,把心阳“点”起来。临床观察,不少长期焦虑、胸闷、心悸的患者,用此方加减,短短几天,那种“胸口压石”的感觉就松动了。
要是症状更重,伴有怕冷、四肢不温、舌淡胖有齿痕,那得升级装备:参附汤(红参6g、炮附子3g先煎)上阵!红参大补元气,附子回阳救逆,心肾之阳同补,那叫一个“地火明夷”,把身体从“节能模式”直接拉回“高性能状态”。
当然,心阳虚和肝郁常“狼狈为奸”。补心阳的同时,可以稍佐柴胡3g、郁金6g理气解郁,但主角必须是温阳药。别再把“郁闷”全归咎于肝,有时候,您缺的不是“疏泄”,而是一团温暖心窝的“小火苗”。
心阳足了,神明自安,气机自然流畅,肝气也就“不治而疏”了。下次觉得“疏肝无效”,先摸摸自己:怕冷吗?心慌吗?舌苔白吗?如果是,别瞎折腾了,试试给心阳“充充电”,或许豁然开朗就在这一补之间!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全国10大股票配资平台,大智慧策略,正规的股票杠杆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